close

文人油畫創作自述   倪再沁

談到文人,好像是古代知識份子的專有名詞,文人畫指的不就是繼承傳統山高水長、雲煙供養或梅蘭竹菊的那一種水墨畫嗎?人們既定印象中的文人似乎是隱於山林吟風弄月,如黃公望、倪雲林、石濤、八大那種高士,所以常有論者認為當代社會早就已經沒有文人了。若以生活型態來看,如此煩囂的工商社會,如此疲憊的身心勞頓,如此失衡的俗世生活,怎麼可能有古之文人生存的空間?

就生活型態而言,的確很難有文人遺世獨立的環境。然而,就生命情懷而言,對於人生、社會、家國仍有所感、仍然有深情、甚至有牢騷,因之發而為文為圖像者,也就是文人,是文人畫了。誠如石瑞仁所言:「或許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知識份子對自然仍願關照,於社會還有懷抱,跟時代保持呼應,這應該就是當代的新文人[1]」從水墨畫的角度來看,新文人水墨創作者猶在人間,何懷碩、李義弘、羅青、林銓居、吳繼濤等皆屬之,我也是其中一員。

屬於西方媒材的油畫能否算是文人畫?就前述石瑞仁的定義來看,當然有無數的油畫家也有相似情境,但卻很難被標舉出來。究其原因,在於筆墨。而筆墨是什麼?用造形的觀點來看,是線條與色彩(墨分五色),但筆墨並非只是造形,它具有難以言詮的形而上部分,是屬於心理的、精神的、直覺的幽微面,同樣是拿筆畫畫,何以有此分別?關鍵在於創作者的心靈,或可說是個人的藝術觀、創作者的意識型態。如果以對象、造形及視覺魅力為考量,那大概就不是文人畫。如果是「寫我胸中逸氣耳」,是有所感懷緣情寫意,是不拘形態味象澄懷,那就是文人畫了—不管用得是什麼樣的媒材。

以油畫寫文人逸趣者,波納爾(Pierre Bonnard)、馬諦斯(Henri Matisse)、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羅森伯格(Susan Rothenberg)……皆屬之,林風眠、劉錦堂、陳澄波、洪瑞麟、常玉……等也有同樣旨趣,他們的畫都不是賞心悅目的神品,但卻是內斂光華、餘韻無窮的逸品。什麼是逸品?不為形役、不為法拘、物外真遊、得意忘象,所以波納爾的人體、馬諦斯的窗景、莫蘭迪的瓶罐、羅森伯格的馬……,畫得都是藝術家的自性,人體、窗景、瓶罐和馬等題材只是假藉,無關宏旨。我們在觀賞這些巨匠的畫作時,不會考慮像不像,也不會考慮結構、光影、量感、肌理等可以評量的因素,我們在乎的是畫外之旨,在乎的是相契我心。

所以,就藝術創作來說,重要的不是媒材,是自我;重要的不是主題,是精神;重要的不是畫什麼,是怎麼畫。概括而言,重要的不是藝術而是人。此所以重要的是我,而不是我的產出物。對我而言,燒一道好菜、寫一篇文章、打一套拳、畫一幅畫、刻一方印……都是個人生命態度的映現,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藝術神聖,所以藝評論述還可以寫得天花亂墜—尤其是當代藝評,最擅於「曲解」,創作者與之相應,使藝術品越趨高深晦澀而遠離了人,看藝術品看不到背後那個人,此為小道也。

由於從小就是好奇寶寶,因此總是遊目四顧、總是心有旁鶩,什麼都想試一試。從養生調息、財經政策、卜卦算命、科技新知……都在我這過動兒的搜尋範圍內。藝術創作這麼有趣,當然更是令人樂此不疲,從書法、篆刻入手,緊接著水墨、油畫、雕塑、觀念…..直到科技互動藝術,都是我創作的屬地,在諸多藝術類別中,投注於水墨的時間最多(養命之源也),自然油畫創作的時間就少些。然而,重要的是品質而不是數量,因此三不五時也會展一展油畫,雖然難以引動視聽,但創作本身就是體現自我。所以我的油畫創作像阿基師偶爾做法式牛排,亦有可觀之處。

說到油畫,大學時代主修水墨,但在校外租的三合小院裡,隔壁住的是楊茂林、對門是盧怡仲,常在籃球場上較勁的是梅丁衍,還有蘇旺伸、吳天章等不時相遇的神奇同學,我怎麼能安心坐在桌前畫水墨?所以系展時我就是什麼都來的雜家子。離開學校後還曾是台北畫派的一員,後來遷往南台灣,也是靠油畫創作加入高雄現代畫學會。整個八〇年代中,我的創作主軸都是油畫,直到八〇年代末才回到水墨領域,此後油畫只偶一為之,雖然畫不多,但一樣都是自己的畫,文人油畫。

什麼是文人油畫?前面提到的陳澄波、常玉等之油畫就是文人油畫,在我看來,他們作畫時不是去描繪而是「書寫」,是順著心意去運筆而非順著形象去塑形,也就是他們雖然用的是筆刷油彩,但卻是以文人書畫的意識形態去創作,所以可以「骨法用筆」,可見「氣韻生動」,難怪看似拙樸簡略,卻神蘊無限。

由於我是從水墨創作起家,能識得文人畫真意,拿起筆刷油彩,也就無視於西方造形藝術所講究的規則,以彩代墨,以筆刷代毛筆,以布代紙,如此而已。創作者是同一個,文人水墨也就成為文人油畫了,至於什麼主題、構圖、造形……,那不是重點,而當代藝術在乎的議題、觀念、辯證……,尤其不是文人油畫的重點。

 

作品

樹海.jpg

樹海  2013  油畫  90F

遠山.jpg

遠山  2013  油畫  15F

遛狗者.jpg

溜狗者  2011  油畫  10F

散步.jpg

散步  2012  油畫  10F

對街.jpg

對街  2012  油畫  10F

 

貓.jpg

猫  2012  油畫  10F

 

大花貓.jpg

大花猫  2013  油畫  10F

休憩.jpg

休憩  2013  油畫  10F

遠景.jpg

遠景  2013  油畫  9F

山警.jpg

山景  2013  油畫  9F

山光水色.jpg

山光水色  2013  油畫  9F

台北怪談(豬).jpg

台北怪談()   FRP

台北怪談(狗).jpg

台北怪談(狗)  2013  FRP  

台北怪談(聞香).jpg

台北怪談(聞香)  2013  FRP

台北怪談(花草).jpg

台北怪談(花草)  2010  FRP.樹粉

台北怪談(狗)-1.jpg

台北怪談(狗)  2008  青銅  18*4*12

台北怪談(豬)-1.jpg

台北怪談(豬)  2008  青銅  16*6*16

台北怪談(聞香)-1.jpg

台北怪談(聞香)  2008  青銅

 

 


[1] 石瑞仁:媒體大哼倪再沁特展專輯,創作論述,頁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2013藝術空間 的頭像
    2013藝術空間

    2013藝術空間的部落格

    2013藝術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