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藝術空間
開放時間:周一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上午10點至下午6點 │ 前台附設手沖咖啡,讓您沉浸在優雅藝術的氛圍中,體驗慢活的優閒時光 │ 電話:07-3394997/ 0937-635-845

目前分類:102年度2013藝術空間檔期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舊情綿綿」蕭啟郎雕塑展

 

記憶,喚起無法抹滅的情感思路

世上有多少感動難以保留

任憑記憶搜尋的只有點滴

生命與真實的自然詮釋

文章標籤

2013藝術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戰爭遊戲」—蕭聖健、范峻銘雙個展

雜誌稿.jpg

展覽說明

    某天,平常天真可愛的孩子突然對我說:「我要給你ㄅㄧㄤˋ!」看似玩笑的舉動卻嚇了我一跳。這些話和動作,是摹仿自哪?是外在環境的影響亦或是孩子天生基因裡的危險分子?來到玩具賣場,可以見到許許多多擬仿戰爭武器的玩具,如各式塑膠槍、劍,射擊、群戰等電子和線上遊戲,均是以戰爭和暴力為主要遊戲內容。打打殺殺,所以獲得快樂?還是生存演化留下的基因轉移?今日,即使高唱和平早已為普世價值,現實世界裡的真實戰爭,依然未曾終止。

    《戰爭遊戲》(Ender's Game)科幻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著名作品,這本於1977年即發表的少年小說,假設未成年的孩子為人類未來的救世主,戰爭訓練的過程以類似現在線上遊戲的虛擬方式進行,早已預言現在網際網路發達,即時互連的未來通訊。戰爭、遊戲在現在,早已蛻變為娛樂文化的主要內容。由此反思,真實世界裡的戰爭,是否也僅僅只是一種娛樂?後冷戰時期,強國霸權假虛設名義,即可進行正義之戰,尤有甚者,掌控媒體、經濟、政治等主導權,等同掌握整體局勢,以進行優勢攻略,這終是強權者的遊戲。

    本展「戰爭遊戲」意圖刺探純真心靈裡的危險因子,真實世界裡的無奈荒謬,回應當下政經局勢、兩岸關係,是否也僅僅只是一場滿載娛樂效果的「戰爭遊戲」?蕭聖健擅長利用低階機械控制設備,營造與觀者高度互動之現場裝置,此次利用現成之玩具改造裝置,對此議題提出玩心的思考。范峻銘的平面作品,抽取大眾文化裡泛濫使用的符號圖案,體現「無話可說」的冏況。此外,特別邀請尚且在學的王友君、黃冠智以簡易素材製造的「素人武器」,改造成懸吊飾品,為展場增添些許趣味性。(文/范峻銘)

文章標籤

2013藝術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柏峰雕塑個展

雕塑創作論述

孫柏峰主要的創作題材,圍繞在社會現象的反思…人與人之間疏離、冷漠、缺乏真誠的情感。創作運用很多人體,表達在社會中的壓抑與困惑,反省、思考與進步社會間的衝突性,主題圍繞在「生」與「死」,以「陰、陽、虛、實」隱喻存在於社會的危機感。

而後自我存在「中心化主體」的問題從個人主位中掉落,所謂「自我」早已淹沒在大量的複製、消費、同化的過程裡。因此,創作風格開始轉向焦點走向世俗社會,在形式上企圖將雕塑的莊嚴和肅穆變得輕鬆好玩;由過去最典型,最富于「崇高」性的頃刻轉變為一個日常的、普通的生活細節......。

   「台灣水果王」是對於人的自我與內在對照社會環境外在變遷的體認與反思,雕塑作品從半抽象到具象的造型演變及寫意到寫實的意境追求,詮釋個人的內心思維與外在客觀環境之間的互動與影響。形式上以表現主義、普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解構主義的風格,汲取人體、蔬果等物體的拼貼與變形,追求當代雕塑的隱喻性與社會間的關連性。

1990—2008年之間由「人體」半抽象之探索出發到「水果」寫實及其變形,運用錯置、轉化、重複、混雜變形與衍生的技法,重塑人體與自然物的新意象,媒材使用如「青銅」、「現成物」、「紙漿」、「玻璃纖維」、「矽膠」等作為此創作脈絡的材料探討,經由手塑成形、翻模、複製、拼裝、變形等過程作為技法探討媒材使用如「青銅」、「現成物」、「紙漿」、「玻璃纖維」、「矽膠」等作為此創作脈絡的材料探討,經由手塑成形、翻模、複製、拼裝、變形等過程作為技法探討媒材使用如「青銅」、「現成物」、「紙漿」、「玻璃纖維」、「矽膠」等作為此創作脈絡的材料探討,經由手塑成形、翻模、複製、拼裝、變形等過程作為技法探討,以半抽象到具象造型詮釋物體的內在意涵。

文章標籤

2013藝術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名其妙!

超現實主義在台灣/藝術教育展

大師達利為什麼這麼詭異?

瑪格利特為什麼如此荒謬?

 

計畫構想

文章標籤

2013藝術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人油畫創作自述   倪再沁

談到文人,好像是古代知識份子的專有名詞,文人畫指的不就是繼承傳統山高水長、雲煙供養或梅蘭竹菊的那一種水墨畫嗎?人們既定印象中的文人似乎是隱於山林吟風弄月,如黃公望、倪雲林、石濤、八大那種高士,所以常有論者認為當代社會早就已經沒有文人了。若以生活型態來看,如此煩囂的工商社會,如此疲憊的身心勞頓,如此失衡的俗世生活,怎麼可能有古之文人生存的空間?

就生活型態而言,的確很難有文人遺世獨立的環境。然而,就生命情懷而言,對於人生、社會、家國仍有所感、仍然有深情、甚至有牢騷,因之發而為文為圖像者,也就是文人,是文人畫了。誠如石瑞仁所言:「或許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知識份子對自然仍願關照,於社會還有懷抱,跟時代保持呼應,這應該就是當代的新文人[1]」從水墨畫的角度來看,新文人水墨創作者猶在人間,何懷碩、李義弘、羅青、林銓居、吳繼濤等皆屬之,我也是其中一員。

屬於西方媒材的油畫能否算是文人畫?就前述石瑞仁的定義來看,當然有無數的油畫家也有相似情境,但卻很難被標舉出來。究其原因,在於筆墨。而筆墨是什麼?用造形的觀點來看,是線條與色彩(墨分五色),但筆墨並非只是造形,它具有難以言詮的形而上部分,是屬於心理的、精神的、直覺的幽微面,同樣是拿筆畫畫,何以有此分別?關鍵在於創作者的心靈,或可說是個人的藝術觀、創作者的意識型態。如果以對象、造形及視覺魅力為考量,那大概就不是文人畫。如果是「寫我胸中逸氣耳」,是有所感懷緣情寫意,是不拘形態味象澄懷,那就是文人畫了—不管用得是什麼樣的媒材。

以油畫寫文人逸趣者,波納爾(Pierre Bonnard)、馬諦斯(Henri Matisse)、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羅森伯格(Susan Rothenberg)……皆屬之,林風眠、劉錦堂、陳澄波、洪瑞麟、常玉……等也有同樣旨趣,他們的畫都不是賞心悅目的神品,但卻是內斂光華、餘韻無窮的逸品。什麼是逸品?不為形役、不為法拘、物外真遊、得意忘象,所以波納爾的人體、馬諦斯的窗景、莫蘭迪的瓶罐、羅森伯格的馬……,畫得都是藝術家的自性,人體、窗景、瓶罐和馬等題材只是假藉,無關宏旨。我們在觀賞這些巨匠的畫作時,不會考慮像不像,也不會考慮結構、光影、量感、肌理等可以評量的因素,我們在乎的是畫外之旨,在乎的是相契我心。

所以,就藝術創作來說,重要的不是媒材,是自我;重要的不是主題,是精神;重要的不是畫什麼,是怎麼畫。概括而言,重要的不是藝術而是人。此所以重要的是我,而不是我的產出物。對我而言,燒一道好菜、寫一篇文章、打一套拳、畫一幅畫、刻一方印……都是個人生命態度的映現,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藝術神聖,所以藝評論述還可以寫得天花亂墜—尤其是當代藝評,最擅於「曲解」,創作者與之相應,使藝術品越趨高深晦澀而遠離了人,看藝術品看不到背後那個人,此為小道也。

2013藝術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雕塑協會展覽

孫柏峰

乘風飛翔.JPG

乘風飛翔  尺寸:L41xW14xH64  材質:青銅.不鏽鋼  NT: 160,000

水.JPG

水  尺寸:L41xW9xH78  材質:青銅.不鏽鋼  NT:180,000

2013藝術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